仁化縣扶溪鎮古夏村在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盡管歷經數世紀的歲月磨洗,仍洋溢著濃郁的古韻和令人陶醉的書香。全村以尚忠門-李氏大宗祠(光裕堂)-李氏大宗祠(贊詒堂)-司馬第-五谷廟-石拱橋-惠水廟等為核心,向南北延伸,如同包裹在翠綠荷葉間的寶石,閃爍著璀璨的光芒?!?/p>
古夏村的古建筑?!?/p>
村南大門——尚忠門為二面坡硬山頂建筑。據《李氏族譜·重修尚忠門記》載:“尚忠門約建于明朝天順年間(1467年)……橫豎4米、高9米多,坐北向南,前有自東向西的水溝……”
尚忠門北不足20米就是村中祭祖核心——祖祠“光裕堂”,取“積極用世,不斷進取,光前裕后,繼往開來”之意。據《重修光裕堂前廳碑記》載:“光裕堂乃我李氏擇居古夏后第五世祖福清公祠堂,明初時,福清公篤志嗜學,于明朝洪武間由貢士任浙江余姚縣知縣。”此祠丹巖石柱,屹立嶺南數百年,曾被譽為“仁邑第一祠”。祠坐西向東,青磚砌二面坡硬山頂,剎雙龍戲球。僅存四墻,紅砂巖抱鼓石,雕云紋、鰲腳。4枚門簪(寓意“風調雨順”),中間雕“福”“祿”字,兩側雕八卦圖案,極獨特。內原豎6根紅砂巖撐柱(鼓形礎),現僅存2根,余?;A,柱體殘斷旁落,著實可惜。臨時搭建的神龕懸“光裕堂”匾。
修繕中的祖祠,希望不日將煥然一新?! ?/p>
光裕堂北側,僅一墻之隔乃“贊詒堂”。“贊”含“繼承”之意;“詒”有“遺留”之意,蘊含“傳承尚忠遺訓,光大孝悌美德,勤耕苦讀立志,齊家興族報國”之意。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第五世祖福生公為地方官。祠筑四級臺階,青磚砌二面坡硬山頂,設木安全柵,2根花崗巖鼓形礎檐柱,紅砂巖抱鼓石,雕云紋、鰲腳。4枚門簪,中間雕向日葵圖案,獨特別致。飄棚駝峰雕虎頭?;◢弾r礎撐柱,供始祖李謨神位,配聯:“纘戎祖考流源遠;詒厥孫謀世澤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