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廖燕曾說:“曲江山川奇矯清駛,為五嶺之冠。”而《廣東新語·山語·韶陽諸峰》則記載:“自韶陽而下,多奇峰林立。狀如巖筍,插天爭出,橫斜離合不一。”詩云:“削出枝枝是籜龍,無人道是一峰峰。山靈作意為韶石,欲使巉巖似次宗。”環韶盡奇山壯峰,雄磊筆峰山東北隅,西牽皇崗山,東北仰韶石,依湞江西岸的雞公山名列其中?! ?/p>
據史料記載,雞公山稱謂多次更迭,且每次都注入新意。該山最初稱“虎市山”(呼市山、虎市、虎群山)。據《水經注》記載:“瀧水又向南流,經過靈鷲。此山原名虎郡山,又稱之為虎市山……后又稱‘靈鷲山’。”史載,南朝天竺僧求那跋陀羅見山“仿佛印度之靈鷲山,因改名靈鷲。”清《曲江縣志》記載:“靈鷲山寺在縣北六里靈鷲山上,晉時有天竺僧人居此。”以及《始興記》記載:“靈鷲山寺,臺殿宏麗,面象巧妙,嶺海佛寺,此為最也。”再后來,稱之為“貂蟬石”。清宣統《曲江鄉土志·山川門》稱:“……嶺距本境治所之北九里,秀入云表,事峻端整,儼如屏障連接。貂蟬石繞出筆峰之后,石突起如貂蟬,俗名雞冠山,石上有洞一竅通天,在本境治所之北十五里。”清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曲江縣志·輿地書·名勝》記載的“曲江名勝二十四景”之一——貂蟬秋月。清·廖燕《貂蟬秋月》詩:“萬峰齊擁一峰尖,絕頂當秋早吐蟾。夜半渡江浮影濕,天涯隨處照人纖。光分遙岫頻抬首,涼透深閨尚倚簾。正欲騰空窺碧落,露華如水滴前簷。”
現在稱“雞公山”不知起于何時,對其定位也有諸種觀點。“糾結延綿,重峰疊獻”的雞公山被勃勃生機的桉樹叢林覆蓋,不易本色的丹霞地貌依故捍衛雞公山的威嚴,崢嶸的形象不減當年,為志者神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