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韶關報業傳媒有限公司、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主辦的主題為少年“碳”科技“綠”動新未來——2023年“韶報小記者走進碳研院”科普培訓活動在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舉行,韶報小記者、“我心目中的低碳校園”主題繪畫獲獎者及家長代表50余人開啟低碳生活的探秘之旅?!?/p>
小記者們在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打卡拍照。
活動一開始,小記者們來到低碳環保課堂,碳研院科普工作人員通過設備展示、視頻、交互等形式,向在場的小記者講解全球溫室效應、“碳達峰”“碳中和”等科普知識,號召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減碳、降碳行動,為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力。
“在生活中也要踐行低碳環保理念,我們應該怎么做?”“騎自行車或走路出行”“節約用電”“搭乘公交車”……工作人員與小記者們積極互動。
小記者們認真聆聽低碳知識?!?/p>
“農村污水從哪里來?”“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會帶來哪些危害?”“污水經過怎樣的旅程才能達到排放標準?”小記者帶著疑問早早地來到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離網式污水循環處理示范項目”及技術設備旁,了解科學家團隊利用微生物菌群繁殖進行農村污水處置,賦能我國和美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等內容?! ?/p>
“我們手里的小球裝載器裝有非常多的微生物,農村污水里的臟東西就是它們的食物,在污水進入后快速繁殖并吞噬污水里的有機物,最后臟水就變成了干凈水,可以再次利用進行灌溉。”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的工程師正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小記者講解農村污水實現就地循環處理的全過程?! ?/p>
碳研院工作人員給小記者講解碳中和相關知識。
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引進諸多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科研項目在韶落地,其中綠色裝備中心的工農業機器人吸引了小記者的注意力。生態循環中心所陳列的新型綠色建筑材料與產業項目沙盤也受到小記者的關注,工程師向小記者介紹科學人員通過科技研發,打通農業到工業的綠色循環,使得最初的秸稈、煤矸石等廢棄物“搖身一變”,成了如今的發泡陶瓷材料。小記者們互相傳遞科技項目產品,與工程師交流學習“無廢城市”與建筑碳中和等知識?! ?/p>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習到低碳環保知識,以后在生活中要做到低碳出行、保護環境,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小記者陳奕帆和記者分享當日所學時感慨道?! ?/p>
活動最后,現場展示“我心目中的低碳校園”主題繪畫部分作品,并從200幅作品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等,并為其頒發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