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唐繼仁是在他家中,他正在寫第4部著作《勵志豐江》(暫定名),望著這位75歲的老干部,我不禁肅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讓這位老同志還在為粵北的紅色文化、為新豐的老干事業奔走?
唐繼仁說:“我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老干部,我有責任將新豐的紅色歷史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十多年的心血 3卷《紅星耀豐江》問世
唐繼仁是土生土長的新豐人,畢業于韶州師范學校,畢業后在小學任教,他一步一個腳印,先后任豐城鎮干部、新豐縣人事局副局長、縣紀委副書記、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等?! ?/p>
為什么會走上傳承紅色文化的道路?唐繼仁說,他的家庭和許多老同志有淵源。2006年,受新豐縣史志辦安排的任務,他開始參與搶救收集、整理中共新豐縣黨組織早期開展工作的革命活動史料,撰寫《紅星耀豐江》,這一寫就是11年。至2017年,一至三卷共寫了90多萬字,該書分別由廣州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完善和豐富了新豐地方黨組織和新豐抗日游擊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動人民群眾抗擊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可歌可泣的史料和故事?!?/p>
唐繼仁出版的紅色作品。
“越寫越感動,越寫越有精神,越寫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說起創作,唐繼仁開心地笑了。
新豐是革命老區縣,新豐的熱血青年李任予在此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創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和參加古田會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新豐縣域是東江縱隊北江支隊和東江支隊的重要根據地,新豐人民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939年,新豐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黨組織從無到有、由弱到強。1945年6月,新豐縣第一支人民武裝——新豐人民抗日游擊隊在馬頭福水村建立,隨后先后成立東江縱隊北江支隊新豐大隊、江北人民自衛總隊,1948年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一支隊第一團和東江第二支隊第二團,從軍人員達到2000多人?! ?/span>
為了撰寫《紅星耀豐江》一、二、三卷,唐繼仁自2006年從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退下來后迅速行動,走出去搶救史料?! ?/p>
唐繼仁說了一件事印證“時不待我”的惋惜:他正準備到廣州從化走訪1940年入黨,新中國成立初任新豐縣第二區副區長龍希時,即接到龍希逝世的消息。于是,他馬不停蹄趕赴廣州、深圳、韶關等地探訪當時還健在的原北一支司令員何俊才、原東二支司令員鄭群、原東二支二團政委卓揚、原東二支二團副團長鄭大東、原縣委東南區宣傳部長趙清俊、原縣委西北區委書記梁小良、原北一支情報總站長呂平、原縣委第一區區委書記張景彬、1939年入黨的李徐風、1940年入黨的陳志中,以及新中國成立前入黨的張玲、潘培等老首長、老同志。在采訪中,正在廣州住院的司令員何俊才講述了許多難忘的地下斗爭和游擊戰爭往事,并為新豐馬頭軍屯籍的趙準生老革命戰士100周年誕辰題寫了紀念詞,一個月后,潘衍清老同志告知何司令已逝世的消息。唐繼仁說,要是遲行動一個月,就會有許多史料丟失了?! ?/p>
收集齊資料后,唐繼仁開始夙夜伏案整理,連續20多天,每晚只睡三四個小時,每天工作17個小時,終于以堅定意志、頑強毅力完成了撰寫編輯工作。
近10年的努力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馬頭鎮落成
2010年至2019年,受新豐縣委宣傳部委托,唐繼仁挖掘整理和搜集新豐地方黨史資料,在新豐縣中共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馬頭鎮軍屯小學創建新豐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新豐縣及外地廣大黨員干群、廣大青少年開展黨史軍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材?! ?/p>
唐繼仁根據新中國成立前戰斗在粵北大地的新豐黨政軍領導人梁泗源、龍景山、趙準生、鄭大東等生前回憶,在中共新豐縣第一個黨支部舊址——馬頭鎮軍屯小學設計了中共新豐縣黨組織誕生和發展史展覽館,共整理出四館材料,第一館為“中共新豐縣第一個支部的誕生”,第二館為“中共新豐縣工作委員會的成立、受挫及恢復”,第三館為“組建中共新豐縣黨組織第一支武裝”,第四館為“為解放全新豐而奮斗”?,F如今,軍屯小學已成為新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p>
在建設黨史軍史教育展館時,唐繼仁查閱了東江縱隊《曾生回憶錄》《紀念東江縱隊政委林平同志》、東二支司令員鄭群同志的《戎馬歲月憶述集》、鐘俊賢司令員的《鐘俊賢詩文選》、北一支司令員何俊才的《老戰士足跡》《永遠的何俊才》、北江支隊司令員鄔強的《烽火歲月》、中共新豐縣第一個黨支部書記趙準生的《自選集》等老首長、老干部的自傳集,以及老同志的書信。同時,他還認真查閱《中國共產黨廣東地方史》《中國共產黨東江地方史》和縣檔案館、縣博物館、縣圖書館、縣民政局老區材料等上百冊資料?! ?/p>
要打造好紅色教育展館,除了搜集齊各種文字資料外,圖片也非常重要。當時成立中共新豐縣第一個支部時的11名中共黨員的照片,成立中共新豐縣工作委員會的幾位縣工委書記的照片和一些關鍵人物的照片,都要盡最大努力搜救過來,為此,唐繼仁找到了97歲的李徐風述說上述人員的輪廓,又叫女兒開車到深圳坪山區革命歷史展館、東莞東江縱隊革命斗爭展覽館、惠州博羅縣的羅浮山東縱司令部原所在地參觀,用手機拍到曾生、尹林平、鄭群、鐘俊賢、何通、卓揚等人的照片,真是“世上無難事,最怕有心人”。唐繼仁還親自到曾經發生過戰斗的地方拍攝照片,如:鯉魚壩、鵝公坑、黃猄坳、獅子嶺、青塘學校等,收集大量資料?! ?/p>
此外,唐繼仁還帶頭捐款2萬元,推動母校馬頭中學、馬頭小學等建起革命老區教育發展基金,用于獎教獎學活動。
推動開辦新豐縣老干部大學 為老干事業奔走
2015年9月,67歲的唐繼仁接受新豐縣委組織部、縣委老干局交給的任務——協助開辦新豐縣老干部(老年)大學并擔任校長?! ?/p>
唐繼仁在寫作。
“世上許多事,只要肯多動腦子,擼起袖子干,就并不難,難就難在人的惰性上。”唐繼仁面對當時的“四無”辦學條件并沒有打退堂鼓。一無校址,他多方奔走爭取支持,臨時租賃縣城內的閑置樓房為課室;二無經費,他積極協助局領導向有關部門爭取工作經費,自己先墊資近萬元作為開辦經費;三無經驗,他帶領學校行政人員和專任老師到韶關市老干部大學和曲江區等地的老干部大學參觀取經,回來后馬上結合新豐縣情夜以繼日地制定大學章程、宗旨、校訓,制定辦學目標、五年規劃及當年教學計劃;四無師資,他親自物色教師人選,三番五次上門拜訪,并以自身榜樣力量成功勸說了一些老同志擔任專任老師。開學時三個班招收學員90多人。唐繼仁以身作則,堅持做到每學期為學員上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課。近年來,很多老干大學的教師、學員均積極參與到關心下一代的工作上來?! ?/p>
在新豐縣委、縣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唐繼仁的精心設計和團結帶領下,新豐縣老干部大學雖然起步較遲,但能做到高起點謀劃、高要求辦學、高質量發展,到2023年春季已開設有舞蹈、健身、聲樂、器樂、書法、英語、電腦、粵曲、電吹管、葫蘆絲10個班,學員410多人?! ?/p>
如今,75歲的唐繼仁仍在新豐老干事業上奔走。他希望《勵志豐江》(暫定名)早日出版,為老干事業、為新豐的紅色文化留下更多歷史的回憶?! ?/p>
我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