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在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魚比熊掌更受老百姓的歡迎。城市中有魚苑、魚莊或吃魚一條街,這里的廚師的烹飪技術固然嫻熟精湛,但是做出來的魚,往往并不盡如人意。究其緣由,應該是少了些地道的食材、佐料,而這更能決定菜肴的滋味。如果你已經吃煩了城里的魚,是否想來村里嘗一嘗農家的魚呢?
下壩村在北江的一隅,是韶關市湞江區樂園鎮的一個小村落。村里有山,山的一旁有茂盛的竹林,竹林邊的碼頭依偎著北江。秋日里,河水風平浪靜、碧藍如茵。河面上有零散的漁船,船上有正在忙碌的漁民。這里山不高,水卻源遠流長,河流傍村而過,一直流向南方?! ?/p>
水多,魚就多。魚多,吃魚的人也就多。村里的人們愛吃魚,愛吃北江河里的魚。正因食魚者眾,衍生的做法也就多了起來。村民們常用的烹制方法是紅燒、清蒸、油炸,還有一種便是喜聞樂見的酸菜魚。單是酸菜魚的做法也種類繁多,就味道而言,有辣、有酸、還有咸中帶甜或是淡而有味。而辣味中又有特辣、中辣、微辣和麻辣等口味,沒有精確的標準,只憑廚師和食客自身的感覺?! ?/p>
老陳是下壩村人、朋友圈里的烹飪達人。有一次在他家做客,我幸運地吃到了“一魚四做”。清蒸魚、黃燜魚、煎魚,還有一大鍋子酸菜魚。酸菜為自家種的菜制作,用老壇子腌制半年,聞起來有一陣菜香,又有一股醬香。除了酸菜,挑選魚也有講究,很多人喜歡用草魚來做,老陳則不然。他選擇的是黑鯇,這種魚的肉質爽滑彈嫩,較草魚而言沒有土腥味?! ?/p>
黑鯇,背鰭與腹鰭相對,體背及體側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均呈灰黑色,所以也叫青魚。這種魚的食性特別,它不愛吃草,而是喜愛吃一些有堅硬外殼的水生動物,比如螺螄,所以又被稱為“螺螄青”。它的習性也不活潑,通常棲息在河水的中下層。它的吻較草魚尖突,游動的時候,它用嘴頭猛地劈開一道長長的水槽,像短跑運動員一樣飛快。黑鯇是北江河中的野味,因生長速度慢,往往三年才能長成,所以農戶很少將其用作養殖?! ?/p>
魚的鮮美,源自于與下壩村相依相伴的北江。金秋時節,河面寬闊而靜默,河岸邊有牛在飲水嬉戲,有鳥在林間追逐打鬧。“大江從魚躍,長空任鳥飛”,那魚在綠草碧山、清竹明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卻被漁民撈了上來,賣到老陳的家里?! ?/p>
在我們面前,老陳將活蹦亂跳的魚放在砧板上,對準張嘴呼吸、搖尾動彈的魚腦袋打了一記悶棍,再切魚頭、片魚、切魚骨等,動作那叫一個麻溜。但饑腸轆轆的我們還是忍不住對老陳說:“快點,快點,很餓了。”老陳便白了我們一眼:“催什么催,慢工出細活。”接著,他又用早已準備好的酸菜切絲、姜蒜切片、蔥切蔥花,按他自己的節奏打理起魚來……
時間成就美味,酸菜魚做好了,老陳的勺子在鍋中攪拌,淺白色的湯底翻騰著雪白的魚片,旋轉著紫色的酸菜。此時,大家早已垂涎三尺。我忍不住先聞一聞,酸菜的釀香恰到好處地中和了魚的腥味,又將魚本身的鮮香激發出來。老陳舀了一碗酸菜魚給我,我趕緊接著嘗一嘗,湯汁的味道迅速竄上味蕾,我頓時覺得一股熱流猶如醍醐灌頂,由上而下浸透肺腑,讓我整個人充滿了活力。再細細咀嚼魚肉,軟糯的魚片糅合了各種配料的滋味,卻又不失自己的本色,魚肉在唇齒之間并不逗留,入口即化。這種原始的滋味,并不花哨,也不張揚,宛如秋月當空、靜水深流,正是魚本來的味道?! ?/p>
老陳買的野生黑鯇生猛新鮮,加之佐料和烹飪方法得當,甚是香甜可口。老饕們見之,必然饞涎欲滴、食欲大增。這種純粹的香味,較之于飯店里的酸菜魚,更顯得醇厚綿長、穩重沉實、真切自然。食之不僅有魚肉的鮮香,似乎還有風拂竹林和微瀾輕漾的感覺,就像是沐浴在冬日的暖陽里。循著這種香味,你會突然從心底涌起家的感覺,簡潔舒適,親切自然,就像是回到了小時候?! ?/p>
這種香味,是村旁北江水帶來的味道,是山水田園之間的自然本味,也是村里濃濃的人情味。